二维码访问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
所在位置:首页 > 廉洁文化
高级搜索

三番勤勉尽鞠躬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2024-05-10

《景定建康志》书影,这是清代重刊版本。 资料图片

南宋景定五年(1264年)的一天,建康府(今南京)城外男女老少齐聚,夹道欢迎他们敬重、爱戴的一位官员,这是他第三次来建康任职。一时间,官民相对而泣。这位官员的名字叫马光祖(约1201年—1270年)。

马光祖是宝庆二年(1226年)进士,宝祐三年(1255年)拜宝章阁直学士、沿江制置使、江东安抚使,知建康府。他与这座城的不解之缘就此展开。

马光祖为官清廉,体恤民情。由于他身负管理沿江防务等军务重任,甫一上任,他便将朝廷例行补贴的办公经费二十万缗用来支犒军民。其后,他一边下令减免租税、供养鳏寡孤疾以改善民生,一边招兵买马屯粮以巩固防御,还专门拨出经费资助士兵成家以安军心。宝祐五年(1257年)冬,建康府遭遇雪灾,府库紧张,他带头捐款,带领建康百姓共克天灾。在任三年,他与建康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

宝祐六年(1258年),马光祖官拜端明殿学士、荆湖制置使、知江陵府,暂别建康。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已,希望朝廷命他回任建康。宋理宗听闻后,便接受百姓所请,仅隔一年,就命马光祖回任。百姓听说马光祖回来了,“士女相庆”,人人笑逐颜开。而马光祖也不负百姓期望,更加用心“宽养民力,兴废起坏”。他免除了过去百姓借官府而无力偿还的旧债一百余万缗,又对名目繁多的租税一削再削,减轻百姓负担,还省出经费用来建仓储米以备灾荒时有粮可食,这桩桩件件都是为百姓谋的实惠。马光祖自己在诗中写道:“倚门稚子灶头妻,有米无钱相对啼。为把青蚨济艰苦,莫教穷谷有饥黎。”这正是他关心百姓疾苦、将百姓事放在心上的真情流露。

马光祖政绩突出,除了上面提及的之外,在城市建设、文化教育等方面,马光祖均有所建树,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。二知建康期间,他疏浚河道、修桥补路,让建康城的道路体系更加完整,风景体系更加漂亮。他兴办明道书院、南轩书院以及上元县学,为国家培养学子。

马光祖主持修纂的《景定建康志》更是流芳百世,是现存最早、最完整的一部关于南京的官修志书。全书共七十余万字,全景描绘了南京的自然、人文等方方面面,文笔优美、内容全面、记述详实,尤为可贵的是,此书绘制了十九幅地图,是研究中国地图史的珍贵史料,对后世的南京城市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景定五年,马光祖三知建康府,民众万分欣喜,而此时的马光祖心中也是百感交集,才有了到任当天官民对泣的感人一幕。马光祖这次一干就是五年,虽然自感年迈、精力不济,却始终没有停下施恩布德、为民操劳的脚步。直到咸淳五年(1269年),年近七旬的马光祖终于最后一次告别建康城,任枢密使兼参知政事,后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。

马光祖去世后,建康民众悲恸不已。他在建康府为官十余载,在世时建康民众就已经为他立生祠六座,去世后更是时时祭祷,一直到元朝中期,“遗爱犹在民心”。时至近八百年后的今天,南京人民也没有忘记这位一心为民的清官,只要翻阅他所编写的方志,那份对南京城市的温存仍可被触摸到。他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,像一泓清泉,润物无声、滋养人心。笔者诗赞:“志纳一方士贾农,三番勤勉尽鞠躬。建康父老沐恩惠,祝祷年年祭马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