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,参观漳州市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,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,树牢正确政绩观,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。
在福建东山,流传着这样一个风俗,每逢春节清明敬祖,百姓们总是“先祭谷公、后拜祖宗”。
是什么,让总书记对这位县委书记这样念念不忘?又是什么,让东山百姓对谷文昌如此敬重?翻开历史的扉页、回眸东山的往昔,我们不难找到答案。
1950年,谷文昌随部队南下来到东山,立下“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,共产党来干什么”的铮铮誓言,带领当地群众绿化海岛、治服风沙、兴修水利,用十数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把曾经风沙肆虐、民不聊生的荒凉海岛变成了绿洲与宝岛,让曾经饱受风沙、旱涝、兵灾之苦的东山人民过上了安逸富足的生活。
学习谷文昌,就是要学习他甘为“民之佣”的情怀,心中有民、行之为民。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,都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在为民办事上做到察实情、出实招、求实效,始终将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标准,把精力花在踏实办事上,把事情办到群众心坎上。具体到纪检监察干部,就是要切实增强执纪为民的紧迫感,以群众呼声为工作哨声,以有力有效监督保障改善民生,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,坚决惩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、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
学习谷文昌,就是要学习他甘当“铺路石”的品格,不图眼前功、但求利长远。谷文昌在东山的14年间,不追求轰轰烈烈的“显绩”,而是带领当地群众种下了一株又一株木麻黄。他的付出不显山露水、不立竿见影,却最终建成了功在千秋的防护林,真正将“潜绩”化为群众心中的“丰碑”。相反,在现实生活中,一些党员干部为了创造所谓的“显绩”,大搞劳民伤财的“政绩工程”、华而不实的“面子工程”,热衷于“造势一时”,最终无不是在折腾百姓中黯然收场。从上述一正一反的对比中,我们当有所思考、有所收获,党员领导干部更把握好“潜绩”和“显绩”的辩证关系,既要做让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得实惠的实事,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、打基础、利长远的好事。
学习谷文昌,还要学习他甘守“清贫志”的操守,严格自律、克己奉公。谷文昌一生惦记着“当领导的要先把自己的手洗干净,把自己的腰杆挺直”,从不为自己谋私利、也不为亲人要特权,一生敬畏权力、廉洁用权。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廉洁用权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,一种职业操守来遵从,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,特别是在诱惑、“围猎”面前,要始终保持“如临深渊、如履薄冰”的谨慎,坚决守住底线、不越红线,清清白白为官、干干净净做事、老老实实做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