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维码访问 |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
所在位置:首页 > 宣传教育 > 清风文苑
高级搜索

政之本在民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2024-11-22

最近,通读了长篇历史人物传记《循吏李拔》。读后掩卷沉思,李拔的形象跃然纸上,对这位清代廉吏有了更深的了解,崇敬之感油然而生。

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。李拔为官数十载,有顺境,也有逆境;有提任,也有贬黜。但他始终秉持“在一邑则荫一邑,在一郡则荫一郡,在天下则荫天下”的理念,担当作为。离任之时,百姓夹道欢送,先后有六地绅民立去思碑,以纪其德政。特别是他以年察“卓异”调任福州知府时,福宁百姓扶轿挽留,福州百姓则翘首以盼,一时传出“两郡争守”的佳话。我曾在宁德、福州两地工作,那里的百姓说起历史上有贡献的人物时,无不对李拔交口称赞、敬佩不已。金杯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。

政声来自政绩。李拔为官足迹遍及湖北、福建、湖南等地,职位多变,岗位不同,职责不同,但他总是勤勉尽责,创造了许许多多、实实在在的业绩。署理钟祥县事,他振兴学校、清厘保甲、断结词讼、修理堤坝,把钟祥管理得井井有条。到长阳任职之初,他从“急需抚慰、急需清理、急需解决”三个方面入手,通过近一年努力,初见成效,使得长阳“士民得以安居,百业渐有起色”。任江夏知县时,湖广总督硕色、湖北巡抚卢焯联合署名,以“江(夏)令狱不淹系、野无追呼,庭无留质、市无斗死”等言辞,夸其“明干精练”。任福宁府知事时,他提出“兴教化莫先足衣食,足衣食莫大于重农桑,重农桑莫要于兴水利”的施政措施,造福一方百姓。也多次因政绩卓著而获擢升。如因赈灾得力有功,补授福宁知府,又因在福宁府获“精明干练、才浮于任,实堪调补”等评语,朝廷依议后,获调任“八闽首府”——福州知府。在升任湖北荆宜施道道台时,兼管长江三峡航道治理和水务,亲力亲为,致力于三峡河道的清理整治,取得卓著成效。他的政绩,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,老百姓自然也记在心里、道在嘴上。

政绩来自情怀和担当。李拔崇敬范仲淹,取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之意在长阳衙署旧址空地结茅为亭,亲笔题匾“后乐亭”,并作《后乐亭跋》以自勉。在修长阳城楼时,题写“勤民”制匾挂于城楼。他认为,“为官者要有担当精神,不能视衙署如驿站”。通读全书,这方面的事例比比皆是。他善于统筹,一手抓民生,一手抓教化,每到一处,建书院,兴文教,培养人才,沐化新风。他敢于处理积案,洗冤昭雪,彰显清风正气,使得社会安定祥和;他注重农桑,广劝蚕棉,治下物阜民丰;他革除弊规、严禁停棺,整肃陋弊。他的担当,还表现在耿直无畏、刚正不阿上。任职各处,善于处理各方面关系,颇受上司赞赏,一向好评如潮,但他为了维护公道正义,也不怕顶撞上司,也曾遭贬黜。但他初心不改,情怀不变,坚持“用我所学,造福众生”。

情怀生于学养,担当源于内心驱动。李拔出身贫寒,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,也让他初识了百姓疾苦。他母亲在其成长道路上给予很好的教导,家境最困难时,还供他读书,给他创造择交益友的机会,培养了他的家国情怀,立下“如我为官,定用所学造福众生”的鸿鹄之志。

我带着李拔何以获得百姓赞誉的口碑这个问题,寻找他的从政轨迹。原来,情怀生于学养,担当源于内心驱动,政绩在于一心为民。